云南省广播电视局关于报送省十四届人大 第三次会议第0955号建议协办意见的函

文章来源: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发布时间:
2025-05-13 17:50:27
【字体:

省委宣传部:

按照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要求,现就杨明国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边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关内容管控的建议》(第0955号)涉及我单位的协办意见函报如下:

一、办理工作开展情况

2月27日,省广电局对人大会议提案进行专题研究和分工安排。杨明国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边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关内容管控的建议》(第JY100014030955号)由局宣传处牵头协办,并及时和省委宣传部意识形态工作处联系,对接落实具体回复事宜。

二、关于建议中反映的问题

《关于加强边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相关内容管控的建议》提出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省广电局切实履行对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监管职能,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传承保护优秀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积极开展民族题材精品创作和广播电视节目译制工作,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群众文化需求。一是聚焦主题主线,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持续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用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央视《新闻联播》《云南新闻联播》等新闻节目约1700小时,译制《守住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等10余部电视专题片约70小时,译制《麦香》《小舍得》等优质电视剧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优质动画片约100小时。2024年,全省共译制民语电视节目首播时长达到3335.36小时,广播节目首播时长达到5627.49小时。二是整合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形式。如红河州融媒体中心制作《哈尼语文艺》等专题节目,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制作《哈尼四季生产调》《彝族山歌》等文艺节目。突出“民语+服务”传播优势,德宏州融媒体中心以短视频形式发布傣语、景颇语新闻、科普知识、惠农政策等作品1000余条,总播放量突破2000万。文山州融媒体中心推出壮语、苗语、瑶语视频号,粉丝量达5万人。迪庆州融媒体中心制播藏语版“五个播报”“主播说实事”“主播说法”等短视频约160期,用新媒体服务群众、保障民生。三是依托云南省广播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对纳入监测范围的广电视听媒体涉民族宗教视听节目常态化开展监测,重要时段针对性开展专项监测,及时发现并研判处置问题节目。建立多级联动的边境收测机制,与广电总局二八一台、相关州(市)广电局组成联合收测组,每年对云南边境县(市)、重点口岸、部分抵边乡镇进行广播电视信号收测。

三、关于建议内容的答复意见

(一)关于增加民族语言广播等。目前,我省云南广电台、迪庆州融媒体中心、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德宏州融媒体中心开办有4个民族语广播频率,涵盖藏、拉祜、西傣、德傣、景颇、傈僳6个语种。目前,广电总局正在推进精简精办频道频率,推动广播电视频道频率高质量发展,已基本停止了包括民族语专门频道在内新增频率频道的审批。下一步,省广电局将重点支持民族语节目融合性传播,用好云南广电台《民族之声读报告》等现有频率资源节目及各级融媒体中心少数民族语种专业人才优势,在国家重大宣传期间,加强相关民族语节目制作及传播。

(二)关于加强对境外民族语言文字宣传监测。省广电局将持续加强广电视听领域境外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监测,协同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互通网络内容监管信息,做好省外自媒体平台云南注册用户的内容监管,对投诉举报的云南用户账号发布的疑似包含不良内容的少数民族语言节目,与相关州(市)广电民语节目制作等部门的语言专家进行合作研判,协调自媒体平台所在地广电行政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对使用民族语言传播不良信息的视听网站及境外非法网络视听平台,协同省通信管理局,坚决对违规视听网站、平台采用关闭、撤销备案、IP封堵等方式进行处置。

(三)关于培养使用好特殊人才。省广电局将结合职能职责,加大对全省各级融媒体中心播音主持人和编辑记者等业务骨干的培训,鼓励各级融媒体中心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民族语言节目制作和译制水平。

(四)关于设立专项资金。充分发挥云南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创优扶持资金项目的作用,结合云南广播电视奖、广播电视新闻作品季度评优、创新创优扶持评审等机制,指导各级广电视听媒体加强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宣传策划,加大对民族题材作品的推优以及资金扶持。用好中央每年对云南民族语译制专项资金,严格落实译制专项经费,推动重点地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译制工作开展。加强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规范性,确保节目译制质量和播出效果。

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2025年3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高洁,65425586)

打印页面 | 分享到: